十大炒股杠杆平台排行这是昆曲折子戏《白兔记·养子》的响排现场
8月21日上午,苏州昆剧院内响起昆曲悠扬的咿呀声。舞台上,三位青年演员身姿翩跹,伴着音乐用清亮的嗓音演绎着经典。
这是昆曲折子戏《白兔记·养子》的响排现场。响排,是一种演员与乐队协同配合的专业排练形式。台下,著名昆剧、苏剧演员、“二度梅”获得者王芳,作为她们的传承老师,正专注地盯着演员们的每一个细小动作、听着她们的唱腔与咬字。
“《白兔记·养子》排了近三个月,对几位闺门旦演员来说,学习正旦行当需要改变以往的表演形式,是有难度的。”王芳介绍。戏中的李三娘一角属昆曲正旦行当,三位90后、00后青年女演员要通过眼神和身段展现出角色内心的撕裂,演绎出角色端庄稳重与悲苦的气质,并不容易。“昆曲就是一代一代‘老带新’传承下来的,‘传’字辈、‘继’字辈的老师一折一折、手把手地把戏传给我们,现在我们有责任把优秀的文化更好地传承给青年演员,将传统折子戏发扬光大。”王芳说。
展开剩余63%“王芳老师通过讲解动作细节,帮助我们更深层次地解读角色。”李三娘饰演者、青年演员周馨说。说罢,她掐起手型:“王老师会教我们,闺门旦形象是娇俏的,托腮时翘着兰花指;而《养子》中的正旦形象李三娘常年劳作,演绎的时候虎口要张开,手不该完全掐起。”
昆曲传统剧目《白兔记》是四大南戏之一,故事围绕刘知远与李三娘的悲欢离合展开。《养子》是《白兔记》的核心段落,李三娘遭兄嫂虐待,白天挑水、夜晚推磨,甚至临产前仍被强迫劳作;在磨坊产子后,她托家仆窦公将幼子送至丈夫刘知远身边抚养,守护了自己的血肉。《养子》一折,深刻展现了封建社会女性的苦难与坚韧。
昆曲“传”字辈时曾有600多出戏,传至现在,剧目数量已不及当时的三分之一,经典亟待年轻力量守护传承。苏州昆剧院深谙作为昆曲发源地专业院团的责任与担当,近年来一直重视培养青年人才,不断优化人才梯队建设,以戏带功,以戏带人,多措并举推动实现昆剧艺术正宗、正统、正派的传承。
今年,苏昆院不仅系统梳理了近百折传统折子戏、经常性演出的50余折戏,更制定“三年传承计划”,即每年传承20出昆剧折子戏和1部大戏,三年共传承60折。为此,苏州昆剧院邀请汪世瑜、蔡正仁、岳美缇等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以及该院“扬”字辈一级演员俞玖林、周雪峰、唐荣等20位老师,向优秀青年演员传授《折柳阳关》《太白醉写》等20出经典昆剧折子戏,《养子》也是其中一出。截至目前,已顺利完成18出折子戏的教学排练工作。
大戏传承方面,则特邀王芳、赵文林、王如丹作为传承老师,指导青年演员演绎传承版《牡丹亭》。剧院三楼,一级演员赵文林与两对青年演员一同走位、舞动,不时提醒着声音放开或收回、动作如何做漂亮,将精湛的表演技巧、独特的艺术感悟和积累的舞台经验原汁原味地传达给青年演员,力争让该戏今年年底与观众见面。
未来,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将继续用实际行动赓续昆曲传承根脉,让昆曲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持续绽放光彩,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苏昆力量。
(编辑:晚秋)
发布于:江苏省同创优配-杠杆配资业务-比较好的证券公司-股票配资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