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正规的配资公司十三军驻守在昆明和滇南的边陲地区
1988年11月7日,原海军副司令员周希汉因病逝世的消息传来,曾为他开车11年的司机黄惠民深感悲痛。听到这个消息后,他回忆起了自己和周希汉多年相处的点滴时光,往事如电影般一幕幕浮现在眼前……
黄惠民与周希汉的缘分开始于解放云南的时期。当时,周希汉担任十三军军长。滇南战役结束后,十三军驻守在昆明和滇南的边陲地区。那时,周希汉不仅是十三军军长,还兼任中共滇南地委书记和滇南卫戍司令员。1950年4月,黄惠民作为十三军军部汽车排的驾驶员,被排长叫去谈话。排长直接对他说:“惠民同志,我们决定调你去给周军长开专车。”
19岁的黄惠民刚刚从广西参军不久,尚未适应军营生活,且驾驶经验有限。尽管如此,他内心充满了激动与期待,决心尽全力完成党和领导交给自己的任务。但那时他刚从汽车修理厂做学徒工转到开车,虽然修车很在行,但驾驶技术并不娴熟,他内心对能否胜任这个重任感到担忧。
展开剩余79%第二天,黄惠民被排长带到军部。当见到周希汉时,他立刻挺胸立正,敬了个标准的军礼,激动得说不出话来。周希汉微笑着迎接他,热情地招呼他坐下,关切地询问他的情况。周希汉没有一丝威严,反而温和亲切,很快让黄惠民感到轻松。这样,从1950年4月起,黄惠民便开始了长达11年的随军服务生涯。实际上,黄惠民不仅仅是周希汉的司机,还担任了警卫员和公务员的工作。
在黄惠民的回忆里,那段时间周希汉日夜操劳,常常深入各部队,走访滇南的各个县市,推动工作开展。他记得,周希汉当时开的是一辆美式吉普车,这辆车曾是缴获自敌方第26军军长余程万的座驾。随着时间推移,黄惠民驾驶过多种车型,替周希汉提供了贴心的服务。
1950年7月,黄惠民被调到昆明市十三军留守处,负责驾驶军部唯一的一辆美制旁太克小轿车,任务是为前来昆明开会的军队领导提供交通保障。1951年8月,周希汉奉命赴朝参战,黄惠民随行,成为周希汉北上的随员之一。周希汉的夫人周璇和三个孩子也一同北上。
同年年底,周希汉被调任为第十军军长,全体随从人员随军到了河北昌黎。当时,黄惠民负责驾驶三辆车:一辆是美式哈雷三轮摩托车,一辆是从北京总后新领的苏式嘎斯67吉普车,另一辆是西北军区从北京购买的美制谋克利小轿车。随着朝鲜战局的变化,第十军整建制划归海军,周希汉由昌黎转到北京担任海军参谋长、副司令员。黄惠民继续陪伴他。
从1952年到1959年,黄惠民每天都要开车送周希汉上班,送往海军司令部。他记得,周希汉经常整天忙于开会或批阅文件,偶尔外出到国防部、总参谋部、甚至中南海等地开会。然而,无论工作多么繁忙,周希汉总是加班到深夜,才和秘书、警卫员一起乘车回家。而黄惠民始终默默为他做好车辆维护,确保每次用车都能顺利进行。
黄惠民特别记得1958年夏天,十三陵水库工地上,十万大军日夜奋战。这年4月的一天,周希汉抽空到工地与官兵们一起劳动,路上,黄惠民对他说:“首长,您在城里待了这么久,应该把开车的技术给忘了吧?现在还敢开吗?”周希汉笑着回答:“现在我可不敢开了,城里车多人多,管得那么严,出了事可不好办!”
然而,也有例外的一天,黄惠民记得有一次去机场接外宾,飞机快降落时,黄惠民还在路上。周希汉看了看表,急切地对黄惠民说:“小黄,开快点,赶不上就失礼了。”黄惠民迅速加速到每小时160公里,一路狂奔,最终准时将外宾接到停机坪。周希汉赶紧下车,急匆匆地加入迎宾行列。事后,周希汉对他说:“今天准时到达,晚一分钟就误事了!”
1961年8月1日,周希汉找到了黄惠民,提议他可以调到别的岗位去锻炼自己:“小黄,你在我身边工作了这么多年,我希望你能去别的地方学习,提升自己的能力,为党和人民做更多的贡献。”黄惠民毫不犹豫地表示:“我愿意接受组织安排,但如果可能,我希望能到海司装备计划部从事车管工作。”
周希汉欣然同意,并表示会与组织部门沟通,安排他去新的岗位。临别前,周希汉留下了几句激励的话:“必须保持虚心,继续进步。”
1961年8月,黄惠民调任海司装备计划部担任车管参谋。1963年6月,黄惠民转业到河北省涞水县人委机电科,担任科员。之后,他还担任过县电力管理所副所长、县电力局代局长及县水利电力局副局长等职务。1994年,黄惠民退休,最后担任北京市第二服务局望龙度假山庄旅游宾馆总经理。
回首往事,黄惠民对周希汉充满了感激。他曾深情地表示:“周副司令的教导和鞭策让我受益匪浅,这段与他相伴的岁月,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。”
发布于:天津市同创优配-杠杆配资业务-比较好的证券公司-股票配资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